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5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> 佛館蔬博嘉年華 回味傳統民俗技藝

文化藝術

字級

佛館蔬博嘉年華 回味傳統民俗技藝

【人間社記者 鄧淑明 大樹報導】 2014-11-09
高雄市政府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1月7日至16日,共同舉辦「高雄2014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‧蔬食博覽會」,除了一系列好讀、好食、好健康的精彩活動,也在菩提廣場兩側設有傳統民俗技藝攤位,包括懷舊童玩、捏麵人、剪紙藝術、製筆、香包、木器雕刻、畫糖、壺雕、春仔花、扯鈴、陀螺;此外茶點部分包含龍鬚糖、白糖蔥、狀元糕、茶藝等。

「哇!佛館有黑豬。」走過風雨走廊的小朋友,被兩隻黑豬所吸引,仔細一看,原來是木雕師劉文瑞所雕刻的木雕黑豬。他說:「現代木雕很多都是用機器製作,比較呆板,我堅持以手工雕刻創作,才能使木雕傳神而富有生命。」他喜歡觀察田野間的動物作為雕刻對象,以一比一的比例,雕出神韻極為相似的作品,難怪走過黑豬雕像的民眾,都誤以為佛館真的有黑豬出沒。

展場還有許多傳統技藝,在現代社會已較為少見,如傳統婚禮上使用的「春仔花」,現在都市生活緊湊,結婚用品都選用一次性塑膠花,鮮少有新人使用「春仔花」,更少人會瞭解春仔花在傳統結婚習俗上,所隱含的花語意義。

白糖蔥也是傳統技藝一絕,製作師傅吳全勝原本是毛筆製作師傅,因毛筆產業漸漸沒落,源於小時候對白糖存有美好記憶,因而轉投入白糖蔥製作工藝。他說:「日據時代,台灣所有的糖都運到日本,台灣人沒有機會吃到糖;製糖工人便將糖做成糖蔥,騙過日本人帶回家,家人及親友才有機會享用糖。」吳師傅手拉最長的糖蔥紀錄超過10公尺,他當場表演拉糖蔥技藝,拉出超過5公尺長度,民眾大呼精彩。

捏麵人謝慶發的捏麵工藝也令人驚艷,不但能看也能吃,他堅持以糯米為原料,再用五顏六色的食用色素混合,捏出各種維妙維肖的造型人物,例如濟公活佛、哪吒三太子等,如果捨不得吃,放在家裡觀賞10年也不會壞。
12345678910第1 / 62頁
追蹤我們